企业文化的建设花费了三分之一的精力----霍尼韦尔前CEO

    企业文化的建设花费了三分之一的精力----霍尼韦尔前CEO。管理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把一群追求共同目标的人集合起来,打造成为1+1>2的“团队”;切忌不要让这群为了共同目标而集合起来的人,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而变成了1+1<2的“团伙”。

企业文化的建设花费了三分之一的精力----霍尼韦尔前CEO

    1、详细定义公司文化

 

    显而易见,你应该先确定自己的公司需要什么样的文化,然后再开始文化建设工作。

 

    早在通用电气工作期间我就理解了文化的重要性,并且对高绩效文化的构成有了相当清晰的认知。来到霍尼韦尔的第二个月,我就提出了霍尼韦尔应当聚焦的5项关键战略举措:增长,生产力,现金,人才,以及经营赋能器(例如,六西格玛和后来的HOS)。

 

    我还提出了定义我们公司文化的10个行为准则,然后和团队进行了一整天的会议讨论。最后在修订最初方案的基础上,我们又增加了2个,最终确定了12个定义公司文化的关键行为准则。

 

    有些人开玩笑说,上帝只需要十诫,但要想结束颜色大战,让一个大型组织变成业绩机器,你得再加两条。

 

    5项关键战略举措:

 

    1.增长:客户服务、全球化和技术。

 

    2.生产力:与增长齐头并进。

 

    3.现金:改善运营资本,获得高质量收益。

 

    4.人才:留住最优秀的人才,以正确的方式组织和激励。

 

    5.经营赋能器:六西格玛、HOS、职能转变。

 

    12个关键行为准则:

 

    1.聚焦客户和增长: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积极寻求增长。

 

    2.有效领导:像领导者一样思考,成为榜样。

 

    3.结果导向:始终履行承诺。

 

    4.成就他人:鼓励同事、下属或经理走向卓越。

 

    5.拥护变革:推动运营的持续改进。

 

    6.促进团队合作和多样性:从整个团队的角度定义成功。

 

    7.具备全球思维:从所有相关角度看待业务,从集成价值链角度看待世界。

 

    8.明智地冒险:为了获得更好的回报,我们必须承担更大的风险,但也必须更明智地冒险。

 

    9.拥有自我认知:理解你的行为以及它如何影响周围的人。

 

    10.有效沟通:及时、简洁、周到地向他人提供信息。

 

    11.整体思考:依据现有数据,通过直觉、经验和判断等,做出超越基本认知范围的更全面的决定。

 

    12.成为技术或职能专家:具备专业领域能力并能够做出成绩。

 

    我们不仅列出了12个准则,还将它们具体化。

 

    促进团队合作当然值得提倡,但正如我经常见到的,人们有时也把团队合作当成压制异议的借口,结果导致整个组织陷入致命的群体思维。

 

    所以在定义团队合作这个准则时,我们强调的是:人人都有畅所欲言的权利;团队领导者必须给所有人施展才能的机会;达成共识不是目标,最终还是要由领导者对决策负责;此外,团队领导者也必须对其决策原因给出充分解释。很多时候员工以为领导者倾听意见就代表他们必须采纳这些意见,事实并非如此。团队领导者要倾听和理解你,但并不见得一定要听你的。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员工需要明白,即便意见最终没有被采纳,对观点的表达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而领导者则需要把决策及背后逻辑向员工解释清楚。

 

    最后,即便团队成员仍有不同意见,他们也应当支持和执行决策。这样的动态交流过程,才是我们想要见到的团队合作。

 

    再以具备学习心态这一行为准则为例。

 

    如果人们想要进步,他们就必须不断地学习。这意味着要阅读,同他人交流,认真倾听,及时了解市场和客户动态。这也意味着要具备自我认知。

 

    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明白每个人都有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的领导尤其要注意自己会如何影响他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强化自身的薄弱环节。

 

    举个例子,我知道自己比较固执,有时候甚至过于武断,这就是我的个性。但为了做一个更好的领导者,我必须节制自己这种个性。其他人同样需要发现自己的弱点并加以改正。如果霍尼韦尔内部的所有或大部分人都能做到这一点,我们的组织就会变得更加强大,更具成效。

 

    在我和团队就这12个行为准则及其精确定义达成共识后,我们便将公司文化命名为“一个霍尼韦尔”。这不是一个特别新颖的名字,但对我们来说它非常贴切。过去我们的几家公司内斗不休,但从现在开始我们将团结如一。“一个霍尼韦尔”的企业文化将成为提升团队合作、推动公司蓬勃发展的黏合剂。

 

    为了进一步加强这种团结感,我们将“一个霍尼韦尔”的理念进一步落实到一个人人都能追求的目标上:一心一意为客户服务。我们需要确立一个能够把大家团结在一起的共同目标。

 

    我们不再在一些细枝末节上浪费唇舌,因为“一个霍尼韦尔”的文化让我们将全部精力放在客户服务这个核心上。与此同时,我们的事业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壮大。

 

    我也会通过培训课程分享我在自我认知方面的经验,以让参加者就如何认识自己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我们还通过绩效评估帮助员工发展自我认知,当有的领导者参加培训课程时,我们还会引入360度评估法。

 

    我们并没有在整个公司开展360度评估,因为以我从其他地方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这种方法过于复杂且耗时低效,因此难以长久实施。

 

    2、向前一步,践行企业文化

 

    公司文化确立后,我们开始着手在全公司践行相关战略。

 

    我们要说到做到。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们将这些行为准则纳入我们的培训项目和绩效评估,而领导者的薪资也部分和文化实施情况挂钩。

 

    我们的评估表会详列这12个行为准则,管理者则必须详细说明每位团队成员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同样,在我们的年度管理资源评估(MRR)中,当我们按级别对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进行评价时,我们也会专门评估他们在12个行为准则方面的表现。如果我们发现有人没遵循这些行为准则,或者在我们指出问题后仍不悔改,我们就会让他走人。

 

    在招聘时,我们也会使用这12个行为准则评估候选人的素质。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文化因素在招聘过程中确实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

 

    在我担任首席执行官的头三年里,我就换掉了领导班子的近一半成员。新的领导者都必须强烈拥护“一个霍尼韦尔”文化,而且关键岗位的领导者也更多地来自内部提拔。

 

    以前我们的大多数领导(65%)都是外部空降,在很多霍尼韦尔的内部人看来,这正是公司文化越发唯利是图的主因。如果我们继续把关键岗位交给外来的新人,就不可能持续地推进“一个霍尼韦尔”文化。

 

    等到我卸任时,公司85%的领导者都来自内部提拔。一定数量的外来管理者当然可以给公司注入新鲜思维,但在多数情况下,为了保持文化的持续性,更多的领导岗位还是要来自内部提拔。

 

    我们还把这种文化渗透到我们数以万计的小时工的招聘上。为了成功推进HOS,我们需要工厂员工具备更高的智识和工作积极性。我们设计了一个问卷,工厂经理在招聘时可以利用这个问卷评估那些新员工是否和HOS的要求相匹配。这些问题会将员工置于各种理论情境,然后看他们会如何反应。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大概清楚他们是否符合我们正在构建的企业文化,因为这12个行为准则和HOS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在重塑人员流程以支持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只关注12个行为准则本身,而是要把重点放在团结精神和“一个霍尼韦尔”理念的灌输上。

 

    以管理资源评估为例,尽管多数公司都在开展管理资源评估,但我们在这方面的态度更为严谨。除了对单项业务进行管理资源评估,每年我还会召集领导班子对全业务线的所有顶级管理人员(共约400人)进行一次单独且全面的评估。我们会对这些人员的表现进行逐一讨论。

 

    在对话过程中,我们的职能领导者可以就业务部门的表现发表意见,同样,业务部门的领导者也可以对职能领导者的表现做出评价。这种交流打破了业务和职能部门之间的藩篱,强化了所有人需要精诚合作、互相负责的理念。一个职能部门的领导者再也不能强调“部门的事情我一个人说了算”。其他部门的人现在也可以评价他的工作,而且他还要虚心接受所有意见。

 

    在霍尼韦尔的其他活动中我们也采用了类似的方法。在规划IT系统时,我们不仅会征求IT专业人员的意见,还会请各业务部门的代表提出建议。我在增长日回顾企业战略时,也会同时邀请业务领导者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人力资源、法务等)。一年一度的技术研讨会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霍尼韦尔工程师和科学家齐聚一堂,争相展示他们新颖的创新成果。

 

    与此同时,我们也会邀请整个霍尼韦尔的营销人员参加这个大会。因为我们知道,离开营销的专业力量,技术创新根本无法创造商业价值。我们希望借助这样的研讨会把两方专家聚集到一起,让他们早一点儿就研发和设计展开交流。

 

    总而言之,为了消除公司内部的部落思维,让各群体之间实现合作,我们可谓想尽了办法。

 

    如果我们还因循原来的公司文化,这种合作是不可能达成的。现在一切都有了可能,这正是“一个霍尼韦尔”文化精神的重要体现。我们不可能令一个企业的各职能、产品线、流程以及地域之间都实现完美协作,但通过努力,我们可以让尽可能多的人互相了解。其实,不信任会扼杀合作。

 

    如果人们彼此隔绝,不信任就会滋生并扩散。企业建立的信任越多,文化落实得越到位,人们每天做出的成千上万个决策就越可能超出预期,打破常规。

 

    3、将文化传递视为个人使命

 

    除了要把企业文化融入流程和结构,你还必须亲自示范践行。

 

    很多领导者都明白亲自向员工和管理者推广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但他们在这方面的表现总是不尽如人意。我们现有的文化如此扭曲,所以不要指望仅靠几项流程变革就可以万事大吉。我们必须紧紧拥抱这种文化,并且要坚持不懈地把文化灌输到员工的头脑中。

 

    在我的整个任期内,我把1/3的精力都花在了企业文化建设上,并且一直致力于寻找那些能将“一个霍尼韦尔”发扬光大的优秀人才。我总是在公司内强调文化的重要性,而为了宣讲企业文化,我会尽可能参加总部的每一次培训—这样的培训一个月会举办两三次。

 

    我们深知让其他领导者参与其中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决定利用每年举办高管会议的机会,就如何实现高绩效以及如何创建高绩效文化等问题展开对话。

 

    以前,为了节约成本,我们为期一天的高管会议都是在总部的自助餐厅举行,但这样的安排很难让人感到振奋,所以基本上也没有人很在意参会问题。

 

    从2003年开始,我们开始做出改变。我们选择了一个更为理想的会议地点,把会议时间延长到了三天,同时只邀请300名公司高管参会。这样一来,参加这个活动就变成了一项特权,成了我们对表现出色领导者的一种特殊奖赏。

 

    本着“一个霍尼韦尔”的理念,我们使参会人员尽可能多样化。我们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所有业务部门的领导者,同时也关注到种族和性别的平衡。我们设计了一些聚会环节,为那些来自不同地区或不同业务,相互可能不太熟悉的领导者创造交流机会(例如,通过随机的座位排列等方式)。

 

    只有在最后一天,领导者才会举行有目的性的业务交流会议,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会安排总公司领导者参会,并希望借此机会增进各业务部门同总部之间的联系。每个人都需要理解他们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而随着时间的积累,我们的年度领导者会议也逐渐变成了增进彼此了解的一种重要催化剂。

 

    像这样的正式活动主要负责定调子,真正的文化灌输工作还要在日常上下功夫。每次我和我的领导者团队都会以各种方式跟大家不遗余力地强调,我们的12个行为准则不仅是强制性的,还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关键。在培训项目等场合,我们会非常具体地谈论这些准则。

  • 回到顶部
  • 15359330993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